(CNN) -- 传统西医一直质疑针灸的疗效,但最近在美国New Jersey的科学家举出了证据,他们通过脑造影发视,针灸对缓解疼痛确有帮助。
针灸对西方人而言是一种比较新的另类治疗,但其实在中国已有超过2,500年的历史。其治疗过程是医生将很细的银针轻轻地刺入皮肤上选定的一组穴位,用以缓解疼痛或 其他疾病。
New Jersey 医科及牙科大学(UMDNJ)的科学家,将12个疼痛病人针灸前后的脑做影进行详细比较,发现当病人治疗前疼痛时,脑造影显示某特定部位出现"发光"的活动,但 给予针灸后,该区的活动消失。
"我们发现针灸后全脑的活动减少百分之60至70," UMDNJ 放射学助理教授刘文青博士说。
该研究在北美放射学学会上发表,研究还指出这种脑部活动减少因人而异,研究中有些病人感觉到痛域改变而使疼痛攻善。
"例如这个正被测试的病人,针灸前我们给予一些刺激令他感觉痛,然后进行针灸,针灸后再给予同样刺激,病人就不觉痛了。可见针灸令人对痛的忍受得以提高," UMDNJ 放射科主任Huey-Jen Lee 医生说。
虽然身体有401个穴位,本研究只集中于对合谷穴(即拇指与食指间的穴位)进行研究。针灸治疗时通常取穴超过一个,但Lee医生认为合谷是最常用的穴位之一。
数世纪以来,许多中国人深信针灸可以缓解疼痛,但其作用机理始终未明。本研究为揭开其谜提供了资料。
历史上中国人有这样一个理论:认为人体内有种叫"气"的生物能量在身体内流动。气可分为两面,即阴和阳,当两者平衡时,其互相协调。气在人体内的流动影响了整个生命 的活动包括健康,如果气循环中断,阴阳则失衡,导致疼痛或疾病。
中国人认为,气在体内循一定的通道而流动,这些通道称之为经络。穴位则在这些经络的表面。针刺这些穴位据说可川重建气循环的平衡。
不管其作用机理如何,针灸越来越得到西医的认可及接受。1997年,美国卫生研究所发表了对针灸治疗的官方指引。研究界普遍乐观认为,针灸将会成为治疗疼痛的有效工具, 尤其是对那些不可服药的病人。
欲阅读原文,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