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针刺及中药之外,中医尚有其他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病人。虽然这些方法可单独使用来帮助病人,但执业医师通常会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加以混合使用。如针加灸、加药、 加推拿按摩或配合食疗指导等等。以下是各种治疗方法的具体介绍:
灸法的产生,是在火的发现及使用以后出现的。早期人们发现身体某一部位的病痛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适或缓解。通过长期的实践,开始时是用各种树枝施灸,后来发现烧 艾叶有很好的祛湿温经及行气活血的作用,从而发展成今时今日所常用的艾灸术。
艾灸也像针刺一样,通过经络腧穴的机理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只是前者用热,后者用针而已,而且两者常常并用。故此称呼上常将两者统称为"针灸"。艾灸常可分为艾 柱灸和艾卷灸两种。艾炷灸又分为直接灸(包括瘢痕灸和无瘢痕灸)和间接灸(包括隔姜、隔蒜、或隔附子灸等)。艾卷灸又分为艾条灸(包括温和灸和雀啄灸)和温针灸。由于艾炷灸常需直接灼伤皮肤,引起化脓,在北美洲容事引起法律争议,所以本诊所现在所采用的主要为艾卷灸。但古时中国有句医学俗语,叫"要保常安康,三里永不干"。意思是 反复用直接灸烧灼足三里部位,令其化脓流水,这样可令人能抵御温疫、百病不侵。
艾灸具有很好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及防病保健的作用。因而,它特别适用于形寒肢冷、年老体弱的患者,例如风寒感冒、老年骨关节炎、 妇女痛经、男性阳萎、老年耳鸣及腰膝酸软等症。
这是一种中医外治的手法。因地域不同,对其称呼也不同,如中国北方称为"按摩",南方称为"推拿",而中原一带则称为"推按"。按摩起源甚早,根据出土甲骨文研究,公元 前14世纪已有按摩的文字记载。早期按摩手法种类很少,适应症也很少。随着时代的推移,人们发现用力方向及手法的不同,治疗疗效果也不一样,从而使手法的发展日趋增 多且合理,适应症也逐渐扩大。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总结,推拿按摩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治疗体系。
推拿按摩的治疗机理与针灸相仿。也是通过四诊、八纲、脏腑辩证后,根据人体的经络穴位给予手法刺激。虽然近代西方衍生的按摩治疗( massage therapy )、脊椎整形 ( chiropractor )及物理治疗( physiotherapy )所用的手法与中医推拿按摩中的某些手法相似,但其所根据的治疗理论根据是全然不同的。前者是根据人体骨骼肌肉的解剖 、生理及力学原理作治疗( manipulation ),而后者则从中医基本理论对人体由外至内进行调整。
虽然推拿按摩也能像针灸一样可打通经络,调理阴阳平衡,但其对人体全身及内脏调理方面,没有针灸取效快速及疗效持久。但它亦有针灸所不及的功效,那就是它通过手法 的活动及刺激,可矫正局部的畸形,令局部经络疏通,活血化瘀。所以在痛症或伤科中治疗,有时可起"立竿见影"之效。在临床中,医生通常会根据病人的情况,单独或将推 拿按摩与针灸并用。例如先针后按,可继行针灸已得之气,或先按后针,使反应低下的病人对针灸有所反应等等。
按摩有多种手法,归纳起来可分为:单式手法(其中包括推、拿、按、摩、揉、擦、摇、扳、拔伸、振、击、理法等)和复式手法(其中包括捏拿、抖拉、推扳、踩跷、扫散、端、 迭、掐拿等多种手法)。至于治疗过程使用何种手法,完全根据医师对病人具体情况辩证后而选取。此与中医针灸草药一样,也可出现"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情况。由于 推拿按摩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只要采取较平和的手法,可以说基本上没什么副作用。因此它也是人们日常自我保健常喜欢使用的方法。
拨罐是通过用真空容器在体表作局部抽吸而达到治疗作用的。这是一种很古老的疗法。根据文献记载,拨罐技术不仅存在于古中国,也存在于古埃及。古时中国主要用竹筒、 木罐或椰子壳,烧去中间的空气后放置于体表来治疗疾病。但今天中医治疗多用玻璃罐、金属罐或塑胶罐用泵或火抽真空来进行治疗。
当拨罐时,罐内负压将皮肤及之下的软组织吸入罐内,起到松解粘连、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当病人体内有瘀阻塞时,往往能拔出瘀血,使经络重新通畅,而拨过罐的 表面皮肤则见于罐口相似大小的瘀斑。相反,如果体内瘀阻不严重,通常拨罐后不留瘀斑。有时中医师还会沿经络移动吸罐(走罐),作类似深部按摩及刮纱的手法治疗。皮肤的瘀斑 通常持续数天,然后变黄而逐渐消失。服食薄血剂( blood thiner )的患者,应告诉医生,让医生调节罐内负压不致太高而导致过量瘀癍(内出血)。患有血友病的病人不宜 使用此技术,以免因凝血功能障碍而形成体内巨大血肿。
拨罐属于中医泻法的一种,适用于所有瘀阻实症,例如所有骨、关节、肌肉、筋健等等的急慢性损伤及水肿都在其医治适应范围之内。对于年老体弱、或保健目的者,宜采用较轻 负压的走罐治疗,使经络表面皮肤变红则可。
刮纱疗法与拔罐疗法一样,是一种作用于软组织的治疗技术。所不同的是刮纱作用于较浅部位的软组织。通常医生用一水牛角片在病人有问题的区域的表面反复刮,直至局部 出现称之为"纱"的红点。如果所刮区域有问题,病人很容易出"纱",且不觉痛。如果所刮区域有没严重问题,病人会觉痛且不容易出"纱"。拔罐在走罐时也可达到刮纱的较果, 但作用较深。刮纱多用于痛症或热病。是民间常用的自我疗法的一种。
食疗是中医治疗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人认为体内的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本。若体内某器官或整体出现阴阳失衡,就会百病丛生。食物有不同的属性之分,当我们吃进不同 属性的食物,会对我们体内的阴阳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所谓食疗,就是要利用食物的各自属性,对体内失衡的阳阳进行调节。例如当体内出现热象时 (如脓疮、发烧、出疹、 咽喉肿痛、口干糖尿等),我们进食寒凉的食物,能缓解其症状。反之,当阳虚寒底时(如手脚冰冷、贫血、眩晕苍白、口淡体弱等),给予温热食物,能温补阳气,祛除病征。 食疗的好处在于其完全依赖自然食品,无人工化学物的介入。不但可以治病,也可用于防病。例如,为了达至阳阴平衡而防病,通常在属阳的季节,如春、夏季,进食凉性滋 阴的食物,而在阴性的季节,如秋、冬季,进食温补壮阳的食物,即所谓民间所说的:"秋、冬多进补"。
要进行食疗,必需首先理解食物的属性,才能正确地调理阴阳平衡。知道了食物的属性,可避免在不适当的时候进食不恰当的 食物而导致阴阳失衡。另外,食物的烹调制作,也能影响食物的属性。熟悉了这些,能使你在使用食物调理和治疗身体时,能做到得心应手。
如欲详细了解食物的属性、烹调原则以及食疗的其他信息,请点击 这里。
气功其实是一种驱动意念的运动。用于医学治病强身时,多与调整呼收、集中意念及控制放松等技术有关。这相似于西方医学中的relaxation和biofeedback的相互结合。在 当今人体的疾病中,大部分与精神因素多少有点关系,如精神紧张引起高血压、免疫系统出问题的例子屡见不鲜。而练习气功则恰恰能使我们的大脑皮层暂时得以放松,使身 体在无精神压力下进行自我内部调节,因而可作为许多病的治疗及保健的方法。
就中医而言,气的阻滞是许多疾病产生的原因。中医认为,内脏产生的气,运行于经络,推动着血循环把养分带到身体各处。当人的器官衰弱导致气的生成减少(如肾气虚), 或经络阻塞导致气不能流动(如肝气郁结)时,就会产生疾病。由于气是推动血的动力,气滞往往带来血瘀(如关节或全身痛)。而气功在中医理念上就是要帮助人们从气的生 成到气的循环都进行自我调节。由于其能益气通络、调节阴阳,不少人在练功一段时间后,确实发现原来存在的一些健康问题得以改善。尤其是某些疾病如失眠、高血压、抑郁 症、胃肠不适、腰酸腿痛等见效尤甚。不过,气功对身体保健多于治疗,练习气功不能像其他疗法一样可很快见效,往往要练习3-6个月甚至更长,才渐显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气功师声称他们能用气功治愈癌症、心肌梗塞、爱滋病等致命疾病。但到目前为止都未有确切的科学证据或大宗的临床研究证实这一点。虽然气功毫无疑 问可强身健体,且对与精神有关的所有疾病都有帮助,但不可因此而误信气功可治任何严重疾病而不去医生处求医而延误了病情。病人有病时仍需先给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及 治疗,而气功在治病方面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气功有多种,本诊所所用的是一种给病人自行练习、类似现代科学的Bio-feed-back和Relaxation技术的静功。主要用于有失眠、高血压、情绪不稳的患者。目前所见临床 效果尚不错,部分患者应用后症状确实改善不少。